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全寿命周期内,节约资源、保护环境、减少污染、为人们提供健康、适用、高效的使用空间,较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就是绿色建筑。绿色建筑技术注重低耗、高效、经济、环保、集成与优化,是人与自然、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利益共享,是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手段。全球气候暖化、资源能源短缺、生态环境恶化,遵循碳循环的概念已经成为必须要应对的问题,在建筑方面的对策是以低碳为导向,发展循环经济、建设低碳生态城市、推广普及低碳绿色建筑。让低碳建筑走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,整体提升我们的健康福祉。
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国家标准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》GB/T50378-2019,推动城市的绿色建筑发展。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是绿色建筑评价的首要前提,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、环境、资源、经济和文化等特点,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、健康舒适、生活便利、资源节约、环境宜居5类指标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。
从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截至2019年底,全国累计建设绿色建筑面积超过50亿平方米,2019年当年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65%。全国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累计达到2万个,建筑面积超过22亿平方米。国内典型的绿色建筑有:1.上海世博轴工程,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大的单体工程,工程总建筑面积25.2万m2,总造价近30亿。世博轴工程首次采用了超大规模“阳光谷”结构,应用生态设计理念,应用了生态农业景观技术,能有效隔热,使建筑能耗降低25%以上。2.北京鸟巢,“鸟巢”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,共有24根桁架柱。场地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,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,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。同时,对大面积窗户也将做外遮阳处理,以全面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水平。3.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,建筑面积90多万平方米,新增机位99个;航站楼的设计整体运用景观湖系统,这个系统以景观湖为核心,利用湖体作为积蓄利用的中心,整个系统主要由雨水收集、中水处理回用、湖水水质保障等子系统组成。此外,充分利用外幕墙和屋盖的遮阳处理,以减少阳光辐射对室内耗能的影响。这些设计策略都表明了建筑设计新的方向和新的变革,T3航站楼设计是有利于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。
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设计将引领建筑业的发展方向。